国内足球俱乐部都是盈利的吗?不然为什么能给球员发这么高工资?,中国足球的问题
国内足球俱乐部都是盈利的吗?不然为什么能给球员发这么高工资?
足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这种高关注度使得各国的足球联赛备受球迷关注。然而,随着恒大的金元政策推动,中超联盟各球队陷入了烧钱的恶性竞争。那么,国内的足球俱乐部真的都是盈利的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中超是否盈利?
中超实际上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尽管市场庞大,球迷众多,球队却并不盈利。例如,恒大在2018年的财务报表显示,他们亏损了9.87亿元。这个现象在中超联赛中非常常见。根据统计,2018年中超的16支球队加起来的亏损高达40亿元人民币,因此想要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俱乐部又是如何给球员发高工资的呢?
尽管俱乐部普遍不盈利,但他们依然大手笔投入,发放高额球员工资。这其中的收入主要包括:门票、转播费用、赞助商、联赛补贴和比赛奖金等。根据2018年的统计,中超的年薪最高的20名球员中有10名来自中超。显然,这些收入相对于球员的开支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因此,许多俱乐部一直依靠母公司的资金支持以争取竞技成绩。
那么,为什么他们愿意这样做?
例如,曾在骑士队比赛中获得过总冠军的吉尔伯特,尽管球队亏损,却仍乐于投入资金。这是因为他的团队经营权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利益,承办球队不仅能对外宣传,并且能为企业提供广告效应。中超联赛的关注度也为企业打广告提供了机会,这使得投入看似值得。
然而,客观现实是,无论是中超、中甲还是中乙,现阶段中国足球俱乐部想要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中超联赛的收入,包括门票、赞助、商品销售等,难以与几亿的运营费用相抵消。此外,像广州恒大这样顶尖的球队,尽管受到了众多关注,依然存在多年的亏损。很多中小型俱乐部则更是雪上加霜。
中超联赛的繁荣背后,实际上是许多企业借此平台扩大了他们的品牌影响力。中国拥有庞大的球迷基础,这使企业愿意在足球上投入巨额资金。像恒大这样的俱乐部通过足球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即使从球队收回的盈利微乎其微,但相较于企业整体效益,投资还是值得的。
实际上,中超俱乐部的老板大多是有实业背景的,他们投资足球并不仅仅是为了赚取直接的金钱,而是为了获得各种商业上的利益。近年来的中超联赛虽然看似繁荣,但从俱乐部的财务报表来看,基本都是亏损。
明确说明,中超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俱乐部普遍处于亏损。许多优秀的俱乐部在投入巨额资金后仍然面临周转不灵的
国内足球俱乐部都是盈利的吗?不然为什么能给球员发这么高工资?
足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受众群体庞大,这使得各国联赛备受关注。恒大的金元政策使其成为中超的一面旗帜,但也导致了中超各队之间的烧钱竞争。由此,问题产生了:国内足球俱乐部都是盈利的吗?请听我细细道来。
国内的俱乐部能够盈利吗?
事实上,中超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虽然市场庞大、球迷众多,但球队真的能赚钱吗?并没有。恒大是中超商业运作最优秀的球队之一,然而2018年其财务报表显示,恒大亏损了9.87亿元。而这种亏损在中超球队中屡见不鲜,2018年,中超的16支球队总共亏损高达40亿人民币。因此,中超俱乐部想要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俱乐部靠什么给球员发高工资?
即使俱乐部不赚钱,球队仍然为球员支付高工资贷款。中超球队的收入主要来自几个方面:1. 门票;2. 转播费用;3. 各自的赞助商;4. 联赛补贴;5. 比赛奖金分成。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年薪最高的足球运动员前20名中,有10名来自中超,但这些收入与球员的开支相比微不足道。因此,各支俱乐部的现状就是依赖母公司不断输血,以争取竞技成绩。
除了这些原因,投资足球带来的潜在利益和品牌效应也是俱乐部吸引资本的重要因素。虽然他们并不太在意直接的财务回报,但足球的热度和关注度确实为他们的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效益。
总结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目前中国足球联赛的俱乐部几乎都在亏损。以中超为例,尽管16支球队每年投入巨大,但仅靠门票、赞助费、周边商品、年终分红等收入想要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中国男足联赛对GDP的影响
简单来说,中国男足联赛对GDP几乎没有影响。很多言论将足球与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东北球队的降级与当地经济的不景气相关,但这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其他地方如广东、青岛,经济景气,但球队成绩却不如预期,这说明足球与经济间并无直接关联。
中国足球的问题
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本在于“钱”的过多。足球人的收入与国家队的成绩呈反比,使得众多足球人安于现状,不愿为改变而努力。同时,足球职业化程度的增加也使得青少年对足球的参与意愿下降,成为选择足球的障碍。
解决方向
要改变中国足球现状,必须从根本上重塑体制和文化。球迷需要意识到自身在推进足球改革中的重要性,推动更多基层足球的发展,从而为未来的职业足球奠定坚实基础。